翻譯論文摘要翻譯社

割稻達人湯坤憲、王詔冠配偶,逢收割季候,就得駕著割稻機南北奔走,外出打拚聽打長達一個多月翻譯

每當稻穗低垂,田間一片金黃時,有群人逐稻而忙,駕著割稻機由南而北割稻,有如遊牧民族;一趟下來,兩個月不回家是常事翻譯

「稻子熟了,就是天成翻譯公司們最忙的季候啦!」收割族成員之一的蘇明竹說,南部的稻子先熟,每一年兩期,時間一到,來自各地的割稻兄弟主動成軍,第一站到屏東,一路往北長征。

四十五歲住桃園縣新屋鄉的劉明政,如許的日子過了廿年。他收割經驗老到,像今年稻作遭豪大雨攪局,稻田泥濘不勝,割稻機也難割。八十二歲稻農林丁添就說,「割站稻不消工夫,割倒伏的稻才要真功夫」,誇劉明政工夫了得。

劉明政謙遜說,「不敢當,都是靠經驗」。他每次由屏東一路忙回桃園,曾為合營碾米廠趕工,連續七天天天只睡兩小時。出門一趟兩個月,「年青時會想家、想妻子,一禮拜會找一天早點落成跑回家」,劉明政說,「而今年數大了,小孩也長大,習慣了」。他說,一台割稻機要三百萬元,磨損率高,每次修理費一萬多元,扣除油錢,一年工作四個月賺四十幾萬元,賺到的是優閒,「經常閒閒沒事啦!」。

住台南的湯坤憲、王詔冠佳耦,是一對收割搭檔,開著割稻機由台南北上到苗栗,一趟起碼一個月翻譯王詔冠說,之前婆婆帶著年幼的孩子來探班,看到兩子在田埂邊玩耍,就稱心滿意,「為了糊口打拚,也沒法度!」。

「割稻族呈現後,早年農村稻子成熟時的農忙情景,消逝了」,屏東農人李文雄說,現在的農民盡管種稻,稻子成熟後,就交給收割族,接著送到碾米廠,經烘乾、碾米一氣呵成。
收割族沒有召集人,也沒有公會,全憑著與農人的「交陪」,收割一分地的工資八百元,今朝割稻機的操控艙有冷氣,割稻比早年要輕鬆許多翻譯

哈佛聽打‧逐字稿陳愛君

割稻人南北長征,現代遊牧民族



以下內文出自: http://blog.sina.com.tw/jackxopti/article.php?entryid=657408有關翻譯的問題歡迎諮詢天成翻譯公司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翻譯社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jennieb85jqs 的頭像
    jennieb85jqs

    這裡是和天成翻譯有關的地盤,歡迎到訪我的BLOG!

    jennieb85jq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